15斤的「巨嬰」,出生時讓母親吃盡了苦頭,30年過去了他變成這樣
網上流行一個戲謔的詞——巨嬰,用來形容一個人雖然成年,但心智卻還不如一個孩子。然而在醫學上,「巨嬰」是確確實實存在的。
我們都知道,新生寶寶體重普遍在三四公斤左右,就這還不知產婦要費多大力氣才能順利分娩。然而就在37年前的美國,一個新生寶寶重達14.5斤,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。
30多年過去,曾經的14.5斤巨嬰現在如何?
說起巨嬰,女明星秦海璐的孩子剛出生就重9斤,已經超出正常范圍許多,但經過夫妻二人精心照料,孩子也健康地長大了。
不過,相比37年前誕生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家醫院里的「巨嬰」,還是小巫見大巫。
這個孩子名叫Kevin,剛出生時就重達14.5斤,當時美國最知名的媒體都刊登了他的新聞,一度受到全球矚目。
那麼,這個「巨嬰」寶寶現狀如何呢?如今是否有健康問題呢?
美國媒體再次找到Kevin,他已成長為一名英俊的小伙,身高達2.1米,體重140公斤,站在人群中仍是最高大的一個。
Kevin表示,自己從小到大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,他經常給人們講述自己小時候的事,如今找到了身高1.92米的妻子,還養了一條「犬中巨人」大丹犬,很是幸福。
當然,巨型的身材也給他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,比如現在出門還會撞門框等等。
為何孕婦會懷上「巨嬰」?
「巨嬰」出現的幾率雖然小,但還是在新聞中經常聽說,到底是什麼導致了「巨嬰」的形成呢?
根據調查了解到,Kevin屬于生理性巨大兒,主要是因為家族基因本身比較強大,再加上媽媽孕期的飲食量超出正常范圍。
因此,Kevin本身骨架也超重,成為了巨型寶寶。但其實「巨嬰」產生的原因,除了遺傳外,還與寶媽孕期不當飲食有關。
遺傳與地域:
秦海璐的孩子和美國巨嬰都有遺傳因素在內,就是我們所說的「巨嬰癥」,母親若為糖尿病或易罹患糖尿病的體質,或者本身就重,很容易出現巨嬰癥。
而地域因素也有一定影響,巨嬰癥發生率在台灣約3%(超過4,500 g者為0.3%),美國約10%(超過4,500 g者為1.5%),在丹麥與克羅埃西亞則高達20%。
營養狀況:
孕期母親的營養過剩也可能導致產生「巨嬰」,有些家庭為了孕婦營養跟得上,進而過度喂食。
這其實不被提倡,過多的營養可能造成嬰兒體型超常,不僅孩子受罪,母親也受罪。
孕婦懷「巨嬰」的危害
有些家庭認為寶寶越重越好,顯得富貴,然而事實并非如此。
就在14年,廣東一名產婦生下了14余斤重的巨嬰,剛出生就轉入了重癥監護室。據醫院稱,由于媽媽本身是糖尿病,這才導致嬰兒體型巨大,屬于病理性巨大兒。
而這樣的嬰兒,很可能有低血糖和重度貧血等并發癥,長大后還可能受心血管病、肥胖癥的困擾。
因此,寶寶不是越重越好。一般來說,新生兒最佳體重是6斤2兩到6斤7兩之間,超過8斤的新生兒就屬于巨大兒了,發病率是普通嬰兒的2~3倍。
如何才能生出正常體重的寶寶
1)控制糖分攝入
上面我們也提到,很多巨大兒的產生,是由于母親本身體質引起的,所以孕婦要嚴格預防孕期糖尿病,控制糖分攝入。
同樣,有糖尿病或是易患糖尿病的母親,更應該嚴格控糖,防止疾病影響寶寶。
2)科學飲食
媽媽們孕期一定要科學飲食,避免暴飲暴食,胡吃海塞。
孕期暴飲暴食很可能長肉不長胎,導致「巨大兒」的產生。盡量做到少食多餐,吃到八分飽最佳。此外,要注意補充鐵、鈣、優質蛋白質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補充。
3)適當鍛煉
只要胎兒健康,且孕媽身體沒有其他特殊的身體情況,準媽媽最好適當進行一些低強度鍛煉,促進胎兒和孕媽的身體健康。
切記不要整日躺著或坐著,這樣也對寶寶不好。不僅如此,可能還會加重孕媽的腰椎負擔,造成腰部傷害。
寫在最后
巨嬰的出生,不僅分娩困難,也影響孩子成長。因此,保持一個良好的孕期生活習慣很有必要,這樣才能生出更加健康的寶寶。